助老过程「居家适老化改造」实施注意事项


助老过程「居家适老化改造」实施注意事项

 杨德苑养老研究 2022年11月09日 10:03 

前言

居家是一种承载生活的容器,结合了使用老人的喜好与时代技术的结晶,居家也是身心灵的最后堡垒。居家不仅是用来遮风避雨的空间,同时也是我们用来承载梦想及希望的场域,它具体且真实的反映了我们的生活样貌,居家也见证居住其中人群的年代变迁,累积了许多深厚的历史记忆及情感链接。因此一旦居家无法满足生活需求我们就要改造它,使其尽可能恢复原貌的舒适、便利、美观、幸福感的人居环境,延续其「有温度的生命环境」。

一、明确改造目的性

居家环境改造的主要目的为重新调适环境进而符合老人使用,减少其生理能力负担,进而达到减少生活环境的危险性及伤害,因此,正确认知居家适老化改造的目的性,才能掌握提升居家改造的效益性。

(1)改造的软硬性要求:居家适老化改造的目的性越精准,除可避免二次伤害,同时可节约改造成本,让空间保持最佳弹性化预留:

●软性要求:(1)代偿或支持老人不足的功能;(2)梳理居家环境不合理动线;(3)建构老人的新生活作息安排;(4)保护老人并促进从事活动的独立性;(5)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等。

●硬性要求:(1)改造建筑硬件(例如更换较安全宽面的门)(2)调整空间与动线的合理活动规划;(3)改变从事活动的方式(例如:变更浴缸外洗澡或更新步走式浴缸的使用)(4)增加或改变使用的物品(例如换鞋具的型式、增设扶手、加夜灯等)(5)使用辅助器具(例如适老化家具、移位机、扶手电梯、轮椅升降台等)(6)改变行为习惯(如建立安全站立的习惯方式)(7)其他,例如个别老人的能力需求与环境,可能有不同的改造方案。

image.png

(2)回归生活场景初心:居家适老化改造要让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之间的障碍去除,恢复或改善居住空间,不仅是动线的优化,还要让服务场景的设计重回照护者的视角与用户的视角。而在此视角下场景决定居家适老化改造的优化与最适化。

(1)什么「人」;(2)在什么「时候」;(3)在什么「地方」;(4)出于什么「目的」;(5)做了「什么事」的要素,组成了一个具体的画面,而这个画面就是场景。

image.png

二、扫除适老化改造障碍

真正去除居家适老化障碍,要包括考虑老人身体机能、心理状态、认知水平、所处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特点,提供满足他们需求的功能设计及应用服务,让老人可以和其他人一样平等、便捷地使用适老化产品。目前居家适老化改造其主要障碍来自:(1)认知缺乏:老人缺乏居家改造的知识,导致欠缺接受相关服务的知识、缺乏申请手续知识及对问题欠缺常识而未体认价值的需要。(2)情怀意识:怀旧意识强烈,老人常保留对于家中的特殊意义认知,对于家中的物品有功能性及有象征意义而不愿去改变或丢弃。(3)节俭成性:老人节俭成性拒绝浪费:老人经常会认为居家环境改造是件不值得的事或是浪费资源(有可能是担心费用过高)(4)感觉良好:老人因为自我效能感觉良好,缺乏改造意图,老人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做特定事情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应付环境中的危险因子。(5)固执保守:老人因为个性固执不容挑战,过度依赖以往经验,常自觉所处的环境很安全而不愿接受事物的转变。

image.png

三、适老化改造业务流程说明

(1)改造方听取对于老人含家族成员的症状描述响应(融入康复师或医师建议)以及空间模拟体验(2)需改造的房子实地量测以及理解目前结构强度评估(最好建模),将必须改造与可选择部分做初步调查(增减设施设备清单)(3)以老人个人或家属希望与实际调查结果作为基础依据,并共同提出改造设计并报价(4)与老人或家属共同讨论改造图面与报价后的意见与意向,修正后签订合约调整工程进度配合施工(5)一旦进入改造施工,要对进行状况进行进度管理,快速且正确施工并留出修改自检复检的日程(6)由于老人身体属于持续退化阶段,改造后的功能与辅具要留下连续变化的预期,并确保获得效果回馈。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收起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