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聚焦室内环境的「疗愈空间」浅析-道法自然视角

聚焦室内环境的「疗愈空间」浅析-道法自然视角

一、前言

2019年末,一场新冠状病毒猝不及防的出现,影响全人类的日常生活,为降低更多的接触传染机会,许多人主动或被动选择待在家中,在长期待在室内中,室内的疗愈概念,对于人类出现更多新的积极解释与意义。虽然「家」有许多层意义,但在人们心中,它赋予空间的心理、社会与文化意义,持续着个性化的经营与情感投入,是人与环境的一种重要关联,存在着某种情绪且富有意义的关系。换言之,我们一生约有80-90%以上的时间是处于室内环境中度过,无论在屋内移动、用膳、沐浴、睡眠、排泄、休闲、交际、运动、养生等有意义的活动,甚至养儿育女或三代同堂等也都包含在其空间中。因此,室内环境空间,不仅满足我们生理上的需求,更是喂养我们的精神依靠。然而,在物质生活不断提升、科技文明不断发展、信息快速传播的现代社会,环境空间往往过多重视形式与机能的表现,却忘却室内空间的本质乃是人类的生活栖栖空间,而「人」与「活动」才是空间里面最重要的根本主体。

image.png

尤其当众多民众在谈论居家高龄生活时,更多一味联想到医疗资源、长照资源与药物资源等关键词,却较少思索到居住环境资源(疗愈元素)等层面影响。大部分人更因身体老化或产生疾病的无奈改变,使得早已习惯的空间环境出现活动困境,甚至成为无法居住的障碍时,才会开始思索重新规划良好的居住环境、空间或是居家改造等来为自己或为家人寻思改变,以因应老后生活可能面临的种种相关问题。

而目前众所皆知高龄社会来临,室内空间又被认为是生活的容器,居家环境逐渐对置身其中的老人造成身、心、灵上的负面影响。因此,居家环境的设计是否能优先抚慰身、心、灵的需求,进而达到「疗愈功能」将是室内环境优化的首要考虑。而疗愈的关键在于设计元素的捕捉与运用。例如:透过「形、色、质、空」设计元素的捕捉,创造一个具有「慢、静、雅、简、散」的疗愈空间运用,最终在居家环境中重新找回属于居住者(老人)的心灵复苏与感动点,同时丰富空间,创造幸福感满满的居家环境活动。

image.png

二、疗愈空间定义

近年来针对绿色环保的技术工程方面的追求与要求越来越多,空间环境反而可能会轻忽心灵层次,导致失失衡与不足的现象产生。「疗愈」虽是针对人的身、心、灵三方面所进行缓慢恢复的一种作用。然而,对老人而言,每天生活的居家环境才是他们最重要的载体,因此,找出可以疗愈空间的元素,并赋能室内环境载体当中,个人认为这才对于生活质量的提升最至关重要的关键。

「疗愈」(Healing)用词源自于日本,由日文「愈し」翻译而来,有解除痛苦,伤痛复原之意,在日本它已成为一种类别概念,而「疗愈空间」更是以人、事物、情境三项元素所共同构成的实质生活(三安空间)为目标。使它能获得「安心」的服务,无障碍「安全」的环境,以及「人」为主体所有一切进行疗愈环境的设计与讨论。创造出可以排解压力、恢复心灵平和的「安定」空间。「疗愈空间」是可以诱发身体自体疗愈且具有正向转化能力以提升空间使用老人身心灵完全健康的环境场所;但「疗愈不等于治疗。治疗只是以医学的手段进行病灶去除,而疗愈则是以本身的身体机能与心理感受为主,以正向转换来自各种不同的负面因子使成为正向的力量提升。因此,个人大胆认为「疗愈空间」它的设计应该扩大解释,朝向让人身体健康、舒适、愉悦、有效纾压以远离文明病为目标;

image.png

同时藉由各种的元素捕捉与运用,达到清净心灵、绿色节能、减碳环保、降低温室效应等最终成果,让自然融入生命、生活、生态,能够重新享受利己、利人、利环境的多赢策略目的。进而理解归纳「疗愈空间」为:(1)一处可以疗愈身、心、灵的空间;(2)一处让所有事物充满尊重与尊严的空间;(3)一处生、老、病、愈的关键性时刻以及支持这些事件与状况的空间。

「疗愈空间」所提倡的是「用环境照顾人」的概念。因此,除了空间中的造型、材料、照明与色彩、感官刺激等物理化学与生物因素之外,同时也需关注人与心灵环境互动。因此,室内环境不应只是遮风避雨的机械工具,是我们认识美学与心灵感受的媒介,也是心情烦闷时情绪沉淀静心疗愈的场所,更是包含人类情感记忆与美感经验传承的生活场域不要再解读为单纯住宅的机械思维,而应视为安顿与抚慰我们身、心、灵更高精神层次的场域。

image.png

三、「合于道,法自然」的顶层设计哲理

「疗愈空间」应从顶层的设计哲学开始构思,就是设计之「道」是什么?老庄学说中一开始谈论的「道」并不是一个理论,「道」是「行走的道路」,是一种指引。在我国传统历史文化上传承有遵从「合于道,法自然」的宇宙全面观,追寻「天人合一」的境界。它不仅需要以一种意识形态的「形而上」的哲学理论,更需要「形而下」的设计方法实践。设计哲学便是基于「以人为本、从心出发、灵性醒觉、道法自然」的身、心、灵、道的全面统一发展,即在居家室内环境中,缔造内在感受为目的(意境)。整体设计哲学的呈现就是追求第一性原理的「归零」的状态,它既是一种动态的运行,生生不息,并且互相交织犹如太极图一般,有阴有阳,阴阳互抱,相生相合。它意在探索动态整体的和谐平衡,追求空的本然,寻求与宇宙万物的共生共存,这也就是一种以道为核心的哲学。「道」也是一种宇宙、大自然运作的「法则」,设计不可以没有法则,否则变来变去,毫无秩序。而「道」的意义,包含「不易」和「变易」,看出「宇宙是变动,但变动中有其常数」,设计师秉持「常道」去「变易」,才能够「万变不离其宗」,设计的变化不是随机数,而是变得更有道理。

image.png

设计哲理的「形式」是虚的,设计方法的「质材」是实的,设计哲理要「虚」,才能够灵活地「以虚控实」。设计师「以虚控实」,把设计方法做得好,必须要有一套的设计哲理,设计师有了协调的、系统的设计观,才不会经常变成机会模型:「想做就做」或「想变就变」,甚至设计得自相矛盾而不自知,这时的设计师必须遵守一个「常道」就是「法则」也就是我们的「设计理念」作为调整与变革,如此不仅不会混乱,而且能够因时制宜随机应变,设计就会越变越通。另外,「疗愈空间」也属于环境心理学的范畴:是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于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而以环境心理学为基础,归纳出居家室内环境疗愈元素,从中寻求关于居家室内空间疗愈设计需求的可能解答方向,以求对于疗愈心理需求与满足的深刻理解,并透过疗愈元素的运用,来转化居家环境与我们的关系,将一些负面的情绪、人际关系、健康因素、转变为正面的能量,把正面的质素(事物本来的性质)再加以强化,让居住老人得到身心灵的疗愈且更加圆满和谐,重新找回生命乐趣的关键。

四、疗愈元素的「四五六」设计架构

寻找疗愈空间的疗愈元素,如果强调以人为主体,融合「形、色、质、空」四大形式要素,以及物理的「音、光、热、气、水」的五大物理因子与「眼、耳、鼻、舌、身、意」佛教六根(识),即可依照我国的「道家哲学构思:道法自然」汇整建立出疗愈元素的设计构架,涵盖以下七大构面:(1)眼识的运用-视觉;(2)耳识的运用-听觉;(3)鼻识的运用-嗅觉;(4)舌识的运用-味识;(5)身识的运用-触觉;(6)意识的运用-意境;(7)空识的运用-感知。

1.眼识的运用-视觉

一般而言,人们对事物第一印象的好或恶大多来自于视觉。视觉印象深刻左右我们对事物主观的判断。在居家空间中光线、物品家具的颜色、形状、质感等,都透过眼睛传达到我们的大脑,经由生理而影响心理。至于在空间中视觉疗愈元素的运用,则选取光线、形态、色彩等做为设计的应用,形式其说明如下:(1)光线:美国建筑师、建筑界的哲学家:路易·伊撒多·卡恩(Louis Isadore. Kahn)曾提出「光是建筑的导师,是空间的创造者」又说「自然光借着季节与四时推移,细腻的光线变化赋予空间不同的气氛,光似乎进入了空间并调整了空间。」与「室内最神奇的一刻是光线为空间创造了气氛」,因此不同的光源会给予居住使用老人不同的空间感受;(2)形态:设计是形的实践-设计就是将你所体会的形,付诸实现与实际操作。因此,路易·伊撒多·卡恩又补充说道:形是个人对本质的领悟-道与本质存在于世界万物之中,每个人透过直觉所领略到的本质,就是「形」。形无形状,也无大小尺寸,是整体与组件不可分割的整体感。能体会形,就能实践它;(3)色彩:色彩有三个属性,色相、明度、彩度,色相为色彩的表面特质,明度是色彩明暗的程度,彩度是色彩本身的强弱度。色彩有影响人内心的力量,色彩它带有情绪的成分。当设计者在使用颜色时某些颜色会使人有特定的联想,并引导出特定的反应。构成形态的色彩有两项基本因素:照射物体的光与物体表面的「物体色」,换言之,我们所看到物体的色彩也就是光线与颜料的综合体。

2.耳识的运用-听觉

一般生活上的声音压力来自户外、设备及楼板声音。在室内环境中,应该利用气密窗、隔音门、地毯、复合式地板等隔音及吸音材料的手段,将不必要或不需要的声响隔绝与吸收,不要有噪音与残音(引起混响)。提供疗愈空间设计的要件是消除或降低来自听觉的压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让老人可以依自我身心状况选择他所需要的声音种类及大小,换言之,必须先阻绝来自户外的「噪音」,让空间的音效可以容易产生易与人体共鸣调和的频率:(1)和谐:户外自然的风声,雨声,落叶声与虫鸣鸟叫都是大自然和谐的美声。透过这些声音,让人类可以感受到四季的变化,感受与获得自然的力量与能量;(2)科学:实证聆听音乐约十分钟后特有的音乐节奏和旋律,能使掌管放松、感性且消极被动的α波提高21%;(3)规律:在掌管人脑中主紧张神经系统可以高度地协调紧张,积极脑力运作的β波则暂得休息,五分钟内自律神经音乐可以纾解压力;(4)共振:声音疗愈被认为是运用共振的调和频率来调和身体内在的频率以达到改善身体和谐的状况,由静心开始,可以听见身体内在与外在的声音,察觉听到的声音所创造的和谐性,让自己成为这一个和谐构成机制的一部分。

image.png

3.鼻识的运用-嗅觉

人类的嗅觉知觉对于香味或臭味的判断,除了平时熟知的臭味之外,如果空气中的味道过浓超出了人类可以忍受的标准范围,就是香味也会令人感到不适。所以只有在控制气味的浓度,适度地使用香气时,方能透过嗅觉知觉来营造疗愈的环境:(1)空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室内空气污染逐渐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是室内空气污染中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人一天之中有90%的时间在室内度过,因此,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设计师应拒绝使用含有有毒物质的材料,透过设计增加室内外空气的流通,确保室内空气的质量;(2)芳香:一般而言,人们都会喜欢芳香的气味,诸如植物、食物、香精等令人愉悦的气味,这些气味都可以经由大脑经验中让人产生正向联想,赋予正面能量。使人在心理上也能产生正面的感受。更积极的使用方式则如香水或精油等,正确地使用香味可以达到降低血压舒缓呼吸、减缓疼痛感受的功效,甚至可以降低病患在进行核磁共振造影时所间歇发生的焦虑紧张。

image.png

4.舌识的运用-味觉

干净明亮的调理环境可以让老人专注于美食色、香、味的呈现。一个完美的厨房要考虑到动线、功能性及美感的多面向关照。照明的照度与色温也会对食材色彩有所影响:(1)光照:晚餐时,灯光的照射角度是营造气氛的主角。餐厅在灯光的选择上最好采用暖色系,在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暖色系更能够刺激食欲(包括食器),而在暖色调的灯光下进餐,也会显得更加浪漫富有情调。整个用餐空间,宜营造一种清新、优雅的氛围,以增添老人的用餐食欲;(2)动线:厨房通常都采用开放式设计,厨房跟餐厅或者客厅通常会形成一个连贯开放式空间,从而营造出兼具时尚与空间感度的居家氛围(考虑轮椅、步行器、拐杖等辅具的因素)。因为厨房是开放式设计,而中式烹煮方式会比西式的产生更多油烟,因此一部抽风功能良好的抽油烟机以及良好的室内通风是非常重要;(3)收纳:而充足的收纳空间以及流理台面当然也是必要的条件,因此若空间条件许可可加装一个中岛,在中岛上装设电磁炉、额外的水槽或者添设洗碗机等设备。除此以外,也要留意从冰箱到水槽,然后到流理台以及最后的灶台的收纳要合乎老人行为模式,如此才能使料理的过程更加合理便利;(4)选材:另外厨房是油烟量大的地方,因此墙面面料、厨房的地板选材时一定要以耐脏、防油污及容易清洁保养的特性为原则。

image.png

5.身识的运用-触觉

人类是以五觉来感受这周遭的世界,在空间中身识的运用,利用触觉的功能与温度感知、材质及质感与身心净化三类产生连结关系。(1)温度感知:保持令人体感到舒适的温度,便需要室内安装空调系统。1)在居家设计空调系统时会因为个人体感不同、建材的不同、窗户开口及日照量不同,甚至是因为天花板的高度都是造成空气对流受阻等原因,而造成其室内温度无法恒温。因此,在设计这些改变温度的供暖或送冷系统时,有许多需要考虑的条件,设计者应针对各种不同条件因素而做空调吨数计算与设计。2)冷气出风口位置及出风方向会影响冷气在室内空间的流动路线,所以常有冷气出口下会感到太冷,而室内其他空间却又感到热的这种情形发生。所以在规划冷暖气的送风与回风路线时需仔细考虑室内空间的热对流问题。3)空调出风位置应注意出风口位置及送风方向的相对配置,出风口不可直接对着老人吹送以免造成身体不适或感冒,且须考虑热对流的路线,尤其不应为了美观而遮挡或封闭出风口;

image.png

(2)材质与质感:空间中不同的物品需要不同的功能性或不同的质感提供老人的触觉感受。需在材料的触觉上营造特色,因此,在空间选材时,应须依照空间大小的不同,材质与色彩的组合,让老人依其身心状态与机能需求选择他当时最契合的材质;1)最重要的是了解周遭空间的配置、材料的目的及机能与视觉美感的细腻表现;2)细致的材质与粗犷的材质各有其对人触觉的不同感受影响,必须依据老人的心性进行巧妙的搭配,才能迎合老人的习惯,呼应使用老人心灵感受;3)色彩的对比可以强化我们对色彩的印象,当对比色并列时,色彩的意象是鲜明的,而材质的对比也是如此,粗糙与光滑的对比、坚硬与柔软的并列等,可以更加凸显粗糙、光滑、坚硬及柔软的多样性特性,防止老人的脑部退化。

(3)净化身心:卫浴空间是我们每个人在居家里都会停留的私密处所,虽然驻足时间不是很久但却是释放压力净化身心的重要场域。卫浴空间具有洁净的象征意涵、洗涤的作用,让人有净化身心、沉淀心灵的联想。泡澡时飘浮在水中可以减少重力,让毛细孔张开,松弛身体的紧张与疲惫,是一种幸福的状态。水的视觉及听觉感受会是一种疗愈身心的元素,很多空间设计都忽略了浴室,其实洗尽一身尘埃与疲惫的卫浴,是家中非常具有疗愈效果的空间。在卫浴空间规划,一般多善用贴近自然的木纹建材材质与大理石再搭配绿化植栽休闲意境,创造让心情沉淀的居家疗愈空间,使一切的烦恼,都在此烟消云散。

6.意识的运用-意境

如果仅以物质为量度基准,而忽略「意」的事实存在。那可比是见树不见林,只在枝微末节上下功夫,却忘了最根本的源头。例如:我们假设以舒适的空间营造作为标准尺寸,创造出所谓「舒适合用」的空间,但是人的空间认同与成长环境、文化氛围、领域感,甚至是个人价值,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都属于意识运作的层次。意识使空间产生意义,使得空间与我们的生活牢牢连结在一起,即使不自觉,但潜意识却根深蒂固,空间本身会变成好像空气一样无意识,因此居家空间的设计装潢布置用料等都与意识的作用息息相关。

(1)绿意盎然:人类来自大自然,自然喜欢与大自然对话,藉由与自然的接触能获得疗愈能量,可以活化人心与纾解压力。因此,绿意盎然便是「回复性环境」。每个人在每隔一段时间便会自然地产生极度想要亲近大自然的欲望,所以创造室内绿意盎然的空间意象便成为身为设计者的挑战与责任。在居家疗愈空间设计上可选择用让人心情稳定沉淀唤起联想户外绿意的色彩,优雅的空间设计与良好的采光,再搭配自然的建材材质,就可塑造可以深呼吸的疗愈空间,有条件时可以藉景延伸视景,塑造自然的情景。这也是自然景观成为疗愈元素之一的最主要原因;(2)艺术美感:美学以各种不同姿态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带给人们无穷的欢乐以及潜移默化的心灵疗愈成效。美学的观照、理解和表现是现象世界的一种独特形式,触动心灵的升华。透过美学的深层体验、情感感染能够获得感性灵性的升华,借着真、善、美的体验,可以得到精神层次的满足产生莫名的深层感动。所以环境空间中的艺术美学,包括艺术品的绘画或雕塑结合空间环境的设计。透过这些艺术形式可以感动老人心灵深处,适时、适地、适量的与心灵深处沟通,可以触发自体疗愈的力量,艺术也就成为空间的疗愈元素。

7.空识的运用-认知

室内设计的目的便是要把生活空间,塑造成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不只要满足物理性机能,更要满足心理性机能;生活空间必须要满足人类的需求,也就是空间规划要具有机能性,一般来说,人类对空间所要求的机能可分为物理性机能与心理性机能:(1)物理性机能:是为了人类生理与活动上的需求,例如家中客厅的规划,能让居住在此环境中的人舒适且便利的聊天与聚会,以符合生理性机能需求。室内设计除了空间规划,还包含家具设计、照明设计、织物的规划等,再配合形态、色彩、材质等要素,这些安排,皆是营造良好生活空间的一部分,物体与物体之间也自然存在着空间的关系,物体周遭的空间太过狭小,将显得拥挤;空间过大,则显得空泛,因此如何掌握适当的空间,是设计者必须熟悉的。过密的空间会造成压迫感,过疏的空间也会带给观者紧张感,一个富有层次性、韵律感的空间,才能让人感到舒适、安心;

image.png

(2)心理性机能:则是针对心理与精神上的要求。而运用照明、采光、材质或色彩等,让客厅环境具备愉悦且优质的气氛,这便是心理性机能的范畴。因此,在疗愈设计上遂运用私密独处空间及静心起居空间来创造居家室内的疗愈氛围:1)个性化独处空间:疗愈型私密空间提供的就是一个让人远离压力、放松、暂抛烦恼的时空。一个让人置身其中,便能由向外寻求转化为向内寻求的时空。居家疗愈空间的元素,可藉由弧线的运用,藉由圆滑的造形,柔软的表面给予空间使用老人一种平静、安全与被保护的感觉,同时也可藉由量体的安排,创造一个角落空间或是凹室空间,以形成具有包被感与安全感的空间,一个感觉上专属于自己的私密角落例,如在形体上出现「弧线」,就有着窝巢的力量;它刺激着我们想去占有;

2)共生起居空间:日本茶道大师桐浴邦夫说:「空间像是一个媒介」。在居家设计中规划共生起居空间能让身、心、灵获得抚慰与疗愈:原来人与环境是这样一体共生而相互依存的。进入茶室,坐下来,深呼吸,静静的心跳声,配合着泡茶的韵律,窗外投射进来的光影,随着时间的运行而悄悄地移动着脚步。此时,茶室的主人与客人,在茶室中,三个元素悄悄地重迭在一起,同时进入了心灵的世界,冥想的空间。此时茶室就像是一个媒介,其制造出来的氛围,引领我们快速进入无形空间,从形而下升华进入形而上。经过茶室洗礼身心灵之后,彷佛再生一般,犹如全新体验。

五、疗愈元素的技术实践

1.视线技术手段

一般而言,光源可分自然光源与人工光源,光也是界定空间的要素之一,更是让居家环境活跃的重要因素,空间中光的质与量会让空间的感觉产生的变化,光的量是光线的改变,量的多寡会因空间特质不同而改变;光的质是空间的氛围,如同自然光可创造出较柔和的气氛,现今居家布置多使用反射光源,避免直接照射,便是模拟自然光的效果,而侧光则会强化对比,墙面装饰的投射光属于此类,由光线所创造的空间。而照明设计的三个重要的价值是「照明成效、效率与舒适」:(1)照明成效是指解决方案,让老人使用较不会疲倦,较不容易出错;(2)照明效率是指能源消耗,经济性与灯具的效率;(3)照明舒适就是可以带给老人使用满足与鼓舞。提供优质的室内照明可以提升空间环境的氛围,让老人感受到亲切与幸福的感觉,相反,不仅提高跌倒机率,甚至可能导致例如包括头痛,昏睡,情绪不稳与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2.温控技术手段

另外针对某些特定区域提供冷、暖风机装置是有其必要性的:比如在卫浴空间、更衣室这些需要穿脱衣物的地方,因为婴幼儿与老年人特别容易因为着衣或裸体之间几度的温差而造成感冒或心血管疾病。所以在这些地方采用冷、暖风机装置以有效地降低上述情况发生的机率对于身体状况正常的使用老人的舒适。但是无论在使用供暖或送冷系统时,都需保持室外温度与室内温度两者间的温差在57°C之间,避免因为室内外温差过大而引发老人的心血管疾病的突然发作或引起呼吸道的过敏。

3.形态技术手段

生活周遭千奇百种的形态,有的是自然的,有的是人为的,有的是具象的,有的是抽象的,有的是写实的,有的是变形的。这些丰富的形态,我们可归结为点、线、面、体等四种基本的纯粹形态。进行设计创作时,将这些纯粹形态做为基础,发展各式各样人为的形态,了解形态的多样性与观察方式之后,便可进一步探索物体的形态与机能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们对物体要求的机能包括物理机能、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良好的形态除了富于美感,也是满足人们追求机能性的要素之一。

image.png

4.机能技术手段

人类对机能的要求包括:物理机能、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物理机能是针对结构性而言,以公共空间的座椅为例,椅子的结构是否坚固耐用,可以长期经多人使用,此即物理机能所重视的范畴;椅子在使用上是否能让使用老人感到舒适、便利,便是生理机能所强调;心理的机能则是透过设计的手法,重视椅子的形态、色彩等,使其富于美感,藉以满足使用老人精神或心理上的要求,满足其心理机能。形态与机能实应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美国建筑师、室内设计师、作家、教育家:法兰克·洛伊·莱特(Frank Lloyd Wright)曾说过:「形态与机能是一体的。」一件良好的设计,即应同时兼顾形态与机能,形态应思虑到物理机能、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三方面。运用感性、自由、流利的有机造型与理性、随意、冷静的几何造型满足不同使用老人的人格特质。

image.png

5.色彩技术手段

设计者要暸解伴随色彩而带来的情绪反应,要学习暸解它们的特性,以及如何有效地使用它们。色彩中不管是色相、明度、彩度、调合、对比等不同的变化,都能带给人们不同的微妙感情。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各种事物的体验,都会有一份主观的感受。同样的,这些色彩感情,也会因为性别、年龄、生活、种族等等因素,而产生个别或是群体的差异,这种差异大部份都是源自于心理反应的不同。而色彩有三个属性,色相、明度、彩度,色相为色彩的表面特质,明度是色彩明暗的程度,彩度是色彩本身的强弱度。无彩色是指黑、灰、白的色系,无彩色便没有彩度的区别,只有明度的差异。色彩在疗愈空间设计之运用上,本研究概分为以下五大类:暖色与寒色-色环上的色彩,若以温度感来区分的话,红、橙、黄色属于暖色系,暖色系的色彩比较容易使人有温暖的感觉;青绿、青、青紫色,则属于寒色系色彩,寒色系的色彩则比较容易使人有寒冷、凉爽的感觉。而介于暖色与寒色之间的紫色、绿色,则是中性色。

image.png

6.材质技术手段

例如变化多端的纺织品,不仅来源多样,像麻、棉、丝等材质,若将麻与丝并列,粗面的麻可衬托丝的滑顺,滑面的丝也可让麻的原味更加显著,或是像棉布的编织方向不同,可以制造花纹的变化等,都是材质本身产生对比之下的结果。设计创作皆要靠材质来展现,没有材质,任何再好的构想都无法成真,而各项材料本身皆有其特性,如何配合构想选择正确的材料,并使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实为创作者重要的课题。材质与质感互为表里,各项材质皆是借着质感来展露其面貌与表达其特性,质感可分为视觉与触觉上的感受,质感的对比也可增加创作上更多的趣味性。在「材质」与「质感」的论述上,「材质」是指物体其组织成分上的特殊性质,例如岩石、木材、花叶、布料、金属及塑料等,这些材质的组成分子不同,其特性也各不相同。而「质感」是指不同的材质显露于外,所予人不同的感觉,因此,「材质」与「质感」互为表里,物体内部的构造为「材质」,而物体外在所予人的感觉及印象,呈现在色彩、光泽、纹理、粗糙、厚薄及透明度等多种外在特性的综合表现,例如岩石的粗犷、木材的温润、布料的柔顺、金属的冷硬等,这些视觉与触觉的感觉,便是「质感」。

7.简朴技术手段

一个纯静空间能够让人心情受到洗涤、心灵获得重生。因此,一间用沉稳简单色彩构筑的多功能起居空间,可以是家人、朋友坐下来泡茶促膝而谈或下棋的静心场域,也是心灵世界的冥想空间更是具有禅的深邃朴实文化意境。兼具画室、静思、打坐,一个让居住老人可随性听音乐、看书、画画的空间,同时满足了视觉、听觉与心灵的疗愈的地方。

万物本应顺应自然成长。人类应发挥本有的创造力来调和生活、美化生命,使生活与自然相结合。例如在不锈钢组件上切割出虚圆、半圆,或将切割出的圆盘连接在作品上,以虚实相映来象征宇宙自然间阴阳交衍,生生不息的变化过程。此等作品即是尊重自然及强调宇宙和谐平衡美学观的具体展现,而身为设计者也当如艺术美学家学习尊重自然及宇宙和谐平衡美学观。

六、结语

我们深知身、心、灵健康最大的阻力便是生活压力,如何塑造一个「慢、静、雅、简、散」的室内空间情境皆是为减压为终极目标。让室内空间的老人可以在「疗愈空间」中找回自我生活的根本目标与目的,如此的室内环境才会形成所谓真正的疗愈空间。「疗愈空间」不再只是以有形的与物理性的、功能性的评量,而是经过设计者以形、色、质、空及音、光、热、气、水与设计哲学的运用,引发老人的五感六识,触发感受的正能量空间。「疗愈空间」讲求整体的空间形塑,即是整面性的考虑,依据不同的生活想望,创造出许多角落空间,塑造出许多具备情境的场所。这些情境场所不仅具备使用机能,还能创造环境氛围、铺排意境,具备人文艺术品味,并以「道法自然」作为引领,贯穿老人身、心、灵的疗愈平衡。因为唯有身、心、灵的全面健康才是完整的健康状态。


seo seo